2006年以来,涂料行业的并购风潮渐渐强劲起来,“风源”正是中国潜力巨大的涂料市场。涂料行业标志性的并购事件是美国威士伯以2.81亿美元收购了华润涂料80%的股权;另外,PPG继2006年初收购了上海森普建材公司的部分资产后,8月份又宣布以1.15亿美元收购了亚美隆国际公司的特性涂料和上光业务及韩国林春集团50%的股份。外企并购的加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扩大市场份额。如阿克苏—诺贝尔集团计划到2010年使其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左右,为实现这个目标,该集团目前已累计投资2.4亿美元,先后在东莞、嘉兴等地建立了21家工厂,其生产的木器涂料等品种已位于国内市场前列。二是延长销售网络。如荷兰帝斯曼集团收购广东先达合成树脂公司后,2005年销售额已超过3000万美元。三是适时进入涂料市场新领域,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和品牌优势,迅速占领国内企业技术力量难以达到的领域。美国宣威与上海金力泰合资组建了上海宣威力泰公司,意在占领周围的汽车涂料市场。
在市场最大、发展最快、需求旺盛的建筑涂料领域,外资涂料品牌加强了推广攻势,主要体现在利用其综合优势,抢占国内优质的客户资料,与全国性房地产开发巨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06年11月,德国拜耳材料科技集团与上海新欧宝化工和上海常春藤化工公司签订了联合品牌协议。根据协议,这两家企业在其产品包装及销售材料上使用拜耳材料科技的“WoodCover”商标。实际上,最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是立邦和ICI等一些品牌资金实力雄厚的外资涂料巨头。据透露,ICI已与万科地产、北京阳光100置业集团等多家房地产大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了加强公关,这些外企都增设了“大客户”部,来专门服务重要客户。据悉,为应对挑战,国内相关企业如华润、嘉宝莉也已行动起来,设立了大客户部,抓紧与房地产开发商接触。2007年在建筑涂料领域的市场争夺将会越演越烈。
目前,涂料业已进入了洗牌后的整理时期。从行业角度看,涂料产业商机无限,从油性涂料到水性涂料,从丙烯酸涂料到氟碳涂料,从平面涂料到质感涂料,市场越来越细分;从品牌角度看,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马太效应”的影响更加明显,能全面参与竞争的涂料企业越来越少,品牌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从表观上看,并购整合仅仅是一种商业活动和市场行为,实际上是大企业的扩张步伐在不断加快。进入2007年,随着国内涂料产业整合将提速,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有实力的涂料企业将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通过科技进步、产业转换、企业扩张、体制创新等步骤,一方面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从而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动力。 |